大连海产品企业外环境中检出病毒(大连进口海鲜检测出新冠病毒)
大连海产品企业检出病毒,对于病毒应该实施什么消杀措施?
1、首先发现的确诊病例和1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一个车间高度集中,患者的工作环境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 ,在事发后相关部门对其所在的海产品海产品加工企业厂区 、冷库、18家直营门店进行封停,采集了冷库的食品、加工车间 、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地食品和环境样品,目前结果中多份阳性。
2、云南卫健委对检出新冠的冻南美白虾采取了紧急处理措施 ,包括下架 、停售、封存,以及对相关接触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相关场所进行封闭消杀 。 新冠病毒是如何出现在虾上的问题尚在调查中。
3、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来说,少吃或不吃是最好 ,实在忍不住的话,可以去正规渠道购买,然后熟透了吃。
三地疫情中,大连疫情和海产品有没有关系?
1 、三次疫情都与海产品有关大连疫情的可能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这样解读:大连有100多天没有新冠肺炎病例 ,从时间来判断的话一定是外面传进去的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没有发现6月份北京的疫情和大连有确切的关系。
2、武汉、北京 、大连的疫情曾与海鲜市场有关联,这导致了疫情的局部扩散。因此 ,为了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公众对于是否继续食用海鲜持有疑虑,尤其是进口海鲜。那么 ,国内的海鲜是否安全食用呢? 尽管存在传播风险,但国内海鲜在充分加热煮熟后应该是安全的 。
3、面对大连地区疫情大规模爆发。各部门积极地进行检测,人民日报也发出通告说在海鲜上检测出来没有带病毒 ,但是这次大批进口的海鲜食品是否都没有存在有问题。目前情况来看,仍然不得而知 。只有全部进行检测,才能让人们吃得安心。况且,现在处于疫情的关键阶段 ,为了自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定不要接触海鲜食品。
4、大连爆发的疫情跟大连的海产品没有关系,是外国进口的海产品海虾的外包装上有新冠,病毒 ,只要你不买进口货,是我们自己养殖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5 、此环境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在冷链传输 ,二是存在进口海鲜,三是海鲜市场人流量大。这三个特点都会很容易让病毒存活,并且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所以这三个地区的疫情爆发地都会和海鲜售卖有关。第一个特点:存在冷链传输 。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1、首次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了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冷链运输的特殊条件:新冠病毒在冷链运输的特殊条件下,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这提示了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性 。
2、不久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人的感染。
3 、 ”这里要注意的是 ,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样本都是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这说明许多是因它的包装被病毒污染且因为它的运输和存储环境让病毒能存活。
大连本轮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来自哪里?
1、从时间上判断,病毒一定是来自外界 。通过大数据分析 ,大连疫情与北京疫情之间没有确切的联系。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没有迹象表明进口病例与大连有明确联系。它更有可能从海外进口 ,被污染的海产品也更有可能进口 。吴尊友介绍,北京疫情与大连疫情的相似性与海产品加工和销售有关。
2、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国外的海鲜和冷冻食品都可能附带着新冠病毒。这次大连疫情传播源被证实来自国外,而最先被发现的感染疫情的人 ,也是在运输冷链食品的过程中被感染 。这并不是第一次,在去年7月中旬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案例。不少网友讨论说冷链食品是最容易传播的途径。下面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
3、据了解首发病例是来自于某市的定点冷库,冷库员工确诊 ,再就是食品公司的员工确诊,紧接着就出现在高校食堂,出现了学生和老师确诊。还有大连作为一个冷链水产品中转站 、最大的水产品进口港口,冷库规模庞大 ,所以此次感染者8天持续增加。
4、截止2020年12月30日24时,大连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确认41例,正在实施医学观察的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8例 。据大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称 ,根据国家和大连市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此次大连市疫情传播源来自于国外,与22疫情基因序列不同源 ,没有关联性。
5、Gamma毒株。发现于巴西,这种毒株毒性强,但因为感染者症状明显 ,目前流行于巴西等国家,传染力比较弱。Delta毒株 。发现于印度,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Omicron毒株。发现于南非,较低毒力,接种三针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