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疾控回应疫情/南京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告
南京疾控回应为何确诊病例持续增多,说了啥?
1、南京举办第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针对“确诊病例为何持续增多 ”等问题回应说 ,近期病例报告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本轮疫情发生的场所特殊性 、病毒传染性强。此次引发疫情的毒株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本轮疫情发生的场所特殊性 ,也导致传播面进一步扩大。
2、从这个传播速度和传播链条看,未来密切接触的人群也许还会增多。感染的场地比较密集 这次是在机场的排查中发现几位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职业引起很多的关注 ,机场保洁员属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接触的物品和范围比较大,因此加大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
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 ,截至7月27日24时,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3例,传播链增至170人,共涉5省9个城市。疾控部门通报 ,目前引起南京疫情的是变异毒株“德尔塔”。对于南京来说,这波疫情的突然袭击,是一场硬仗 。除了快速增长的确诊病例数 ,南京还面临着极端天气造访 、暑运与疫情叠加等多重挑战。
4、因为肺结核这个病有着很长的潜伏期,有时候检查不出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的潜伏期比较长 ,有些人的潜伏期比较短,不确定这个女孩子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感染了这个病症,还是在体检之后才感染的 ,但目前已经感染了。
5、南京新增38例新冠确诊患者,主要是和南京禄口机场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由于禄口机场的保洁人员来自于好几家外包公司 ,对外包人员管理不到位,而且境内境外航班混合运营,对机场相关人员的防控管理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
南京此轮疫情传播的病毒毒株是什么?
1 、德尔塔毒株最早于去年在印度发现 ,具有病毒传播力强、复制快、体内载量高等特点,是目前发现的传播能力最强的新冠变异病毒之一。南京此轮疫情中,多个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 ,提示为同一个传播链,且疫情源头已追溯到某入境航班。
2 、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 ,南京此轮疫情病毒毒株已明确为“德尔塔”,它的传染性更强,毒性也有所增加。 由于病毒变异 ,出现了一些接种疫苗后仍感染的病例,但根据此前经验,接种疫苗的预防转重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应继续积极推广疫苗接种 。
3、南京此轮疫情是德尔塔毒株。这种毒株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更强、病毒载量相对比较高、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目前人群中所接种的新冠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致病性似乎要更强一些。德尔塔病毒的传播力更强,主要是发现近期广州此轮疫情的传播速度加剧 。这些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在短短的十天之内,病毒传播了五六代。
南京有没有甲流疫情
截止2023年3月11日 ,有 。根据南京卫生局官方显示,南京的甲流患者并不太多,南京疾控也及时发布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病提醒。甲流又称甲型流感 ,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厉害 。南京甲流指的是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2021年7月以来,南京市出现了多起甲流疫情 ,疫情范围较广,但总体来说控制得比较好,没有出现大规模爆发。
南京鼓楼医院儿科副主任王进雅指出 ,甲流严重性的原因之一是疫情后儿童不再普遍佩戴口罩,这降低了预防流感的效果 。其次,疫情期间实施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了人群对病原体的自然暴露 ,导致免疫水平下降,儿童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力降低,因此在疫情缓解后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此轮甲流为何这么严重 据南京鼓楼医院儿科副主任王进雅介绍,一是疫情后很多孩子不戴口罩了 ,预防流感的作用会下降;二是“免疫债 ”的偿还。免疫债,又称免疫差距。指实施NPIs (戴口罩 、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后人群病原体免疫刺激缺乏,易感人群增加导致群体免疫水平较疫情前下降 。
南京鼓楼医院儿科副主任王进雅表示 ,一是疫情后很多孩子不戴口罩了,预防流感的效果下降;二是“免疫债”的偿还: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要有适当的病原来进行刺激,疫情期间一直戴口罩 ,局部的呼吸道的免疫力降低,摘下口罩后会比原来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工作要求,经疫情防控专家组综合评判 ,南京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决定,自2021年8月19日起江宁区禄口街道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该街道将继续实施7天过渡期管理。至此 ,南京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